好文分享:危險廢物浸出毒性鑒別標準限值分析
【摘要】GB 5085.3 —2007危險廢物鑒別標準浸出毒性鑒別,沒有跟隨其制定依據地下水質量標準的修訂而更新;因此,甲苯、鈹、多氯聯苯等浸出鑒別項目的限值低于地下水Ⅳ類標準值,苯并(a)芘浸出毒性限值甚至低于WHO飲用水標準值。采用新版GB/T 14848—2017地下水質量標準為依據計算浸出毒性限值與GB 5085.3 —2007中的浸出限值進行比較,發現五氯酚、六氯苯以及甲苯等浸出鑒別項目的限值相差較大,通過分析比較表明現行的GB 5085.3 —2007中存在標準限值或大或小的問題,不能準確衡量固體廢物的危害。
【關鍵詞】危險廢物;浸出毒性鑒別標準;地下水質量標準;限值
1 引言
近年來,生態環境部陸續發文,強調固體廢物的管理以及資源化利用[1-2]。為使固體廢物在無害化的前提下資源化利用,通常采用《危險廢物鑒別標準》鑒別固體廢物是否為危險廢物。GB 5085.3 —2007危險廢物鑒別標準浸出毒性鑒別作為危險廢物鑒別體系中的主要組成部分,其限值的準確性、合理性至關重要。
浸出毒性是指固體廢物遇水浸淋,浸出的有毒有害物質在水和土壤中遷移,污染環境和危害人體健康,其模擬毒性危險廢物在固體廢物填埋場中不規范填埋并受酸雨影響下,有毒物質浸出通過向地下滲透造成對地下水的污染,而人體通過飲用受污染的水源而危害健康[3]。浸出毒性鑒別標準的限值決定了固體廢物屬性,合理恰當的限值可以保護人體健康及生態環境。本研究介紹了浸出毒性鑒別標準的制定依據及方法,對現行浸出毒性鑒別標準中的限值進行了分析。
2 我國浸出毒性標準的制定依據及方法
根據《危險廢物鑒別標準(征求意見稿)編制說明》[4],我國浸出毒性浸出項目和限值的制定借鑒美國、日本的思路,即水質量標準中規定的生活飲用水源標準值乘以污染組分向地下滲濾至地下水過程中的稀釋衰減系數。
因為浸出毒性鑒別標準的保護目標是地下水[5],而地下水質量標準是保護地下水的最主要方式,是控制污染物對地下水污染的有效途徑;地表水作為地下水主要的補充水源,其環境質量標準也是保護地下水的主要方式之一;另外污水排放標準是為保護地下水制定的,也間接地保護了地下水。所以浸出項目以水環境質量標準中的地下水質量標準、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以及污水綜合排放標準為依據,排除水質量標準中規定的色味、BOD5、總磷以及石油類等有關物理、環境和美學的指標,選擇標準規定的污染指標;制定我國浸出毒性項目,涵蓋了水質量標準中所有無機重金屬、有機物。
浸出項目限值則采用上述水環境質量標準中的標準值乘以稀釋衰減系數。即以GB/T 14848—1993地下水質量標準(Ⅲ類)、GB 3838—2002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Ⅲ類)乘以100,GB 8978—1996污水綜合排放標準(一級標準)乘以10。鑒于部分項目在不同標準的指標中均有規定,所以選取的優先順序依次為地下水質量標準、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和污水綜合排放標準。
3 地下水質量標準修訂對于浸出毒性鑒別標準的影響
隨著我國工業的高速發展,各種化學品廣泛使用,地下水中各種化學組分發生變化,為適應調查評價需要,我國對GB/T 14848—1993進行修訂[6],于2017年正式發布GB/T 14848—2017;與修訂前相比,GB/T 14848—2017在毒理學指標方面調整了6項無機重金屬指標的分類限值,增加了47項有機污染物指標。當地下水質量標準修訂后,浸出毒性鑒別標準并沒有隨之更新。因此,在對比GB 5085.3 —2007[7]和GB/T 14848—2017時,發現部分浸出項目的浸出毒性標準限值與地下水Ⅲ類標準值相接近,甲苯、鈹、多氯聯苯、苯并(a)芘的浸出限值低于地下水Ⅳ類水標準,而與WHO飲用水標準[8]比較發現,苯并(a)芘浸出毒性限值0.000 3 mg/L低于WHO飲用水標準0.000 7 mg/L,如表1所示。
表1 各標準規定的指標限值比較
Table1 Comparison of index limit with different standards
4 基于GB/T 14848—2017的浸出毒性標準值
美國危險廢物浸出毒性限值同樣采用初級飲用水標準值乘以稀釋衰減系數100。美國初級飲用水標準每6年更新1次,但是危險廢物的浸出毒性限值并不隨之更新。Intrakamhaeng等[9]指出危險廢物的浸出毒性限值需要定期評估和更新,其在研究中采用最新的初級飲用水標準值作為依據計算浸出毒性限值,評估不同廢物還是否為具有浸出毒性的危險廢物。按此思路,應根據GB/T 14848—2017重新計算浸出毒性鑒別標準中浸出項目的限值。
對比基于GB/T 14848—2017與GB 5085.3 —2007的浸出毒性限值后,發現前者中鎘、鉛、鋇等12個鑒別項目的浸出毒性限值小于后者限值,比較結果見表2;而前者中鈹、三氯甲烷、甲苯、乙苯等12個浸出鑒別項目的浸出毒性標準值大于后者標準值,比較結果見表3。
表2 基于GB/T 14848—2017的浸出毒性限值小于GB 5085.3 —2007限值的鑒別項目
Table2 Identification items about the standard value of leaching toxicity based on the GB/T 14848—2017 lower than that of GB 5085.3 —2007
表3 基于GB/T 14848—2017的浸出毒性限值大于GB 5085.3 —2007限值的鑒別項目
Table 3 Identification items about the standard value of leaching toxicity based on GB/T 14848—2017 greater than that of GB 5085.3 —2007
如表2所示,GB 5085.3 —2007中五氯酚、六氯苯的浸出標準限值較基于GB/T 14848—2017的浸出毒性限值相比約大50倍。五氯酚、六氯苯均為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可以通過生物富集進入食物鏈,最終進入人體。五氯酚具有對甲狀腺功能、免疫功能及神經功能損傷,內分泌干擾,遺傳毒性,致癌作用等多種不良影響;并且對水生生物具有很強的毒性,五氯酚的魚類急性半數致死濃度LC50為20~600μg/L;水蚤等敏感水生無脊椎動物的半數致死濃度LC50為240~2 000μg/L;水生植物的半數致死濃度LC50為80~700μg/L[10];而GB 5085.3 —2007中五氯酚的限值為50mg/L,與其對水生生物的毒性相比限值過大,不能有效地評估固體廢物的危害。六氯苯屬于內分泌干擾物,具有致癌性,在美國的危險廢物浸出毒性鑒別標準中其限值為0.13 mg/L[11],遠小于我國GB 5085.3 —2007中的限值5 mg/L,與基于GB/T 14848—2017計算的浸出毒性限值0.1 mg/L相接近。
如表3所示,GB 5085.3 —2007中鈹、甲苯、乙苯、二甲苯、氯苯等的浸出毒性限值比基于GB/T 14848—2017的浸出毒性限值小1個數量級。在GB 5085.3 —2007與WHO飲用水標準比較時,苯并(a)芘的浸出毒性限值低于WHO飲用水標準值,說明GB 5085.3 —2007中部分項目的限值不能準確地衡量固體廢物的浸出毒性。
危險廢物鑒別標準限值的準確性至關重要。當固體廢物被不當的限值判斷為危險廢物時,可能導致廢物喪失回收利用的機會;相反,廢物具有毒性危險特性,卻被定義為一般固廢,在廢物管理不善的情況下會增加對人類健康和環境的風險。
5 結論
隨著對化學物質毒理學研究的深入,化學物質的毒理學參數亦不斷完善,GB 5085.3 —2007的某些限值已不適于作為鑒別危險廢物的標準值,如五氯酚、六氯苯、甲苯、苯并(a)芘等浸出限值缺乏合理性、準確性,因此,浸出毒性鑒別標準有必要進行更新。
本研究提出基于新版地下水質量標準GB/T 14848—2017對危險廢物浸出毒性鑒別標準進行修訂,同時對修訂后的限值進行分析,結果表明其相比于GB 5085.3 —2007更適于衡量固體廢物的健康環境風險。因此,建議基于GB/T 14848—2017對危險廢物浸出毒性鑒別標準進行修訂。
文章轉自土行者